2021.8.13
在里茲一家食宿均佳的四星級旅館養精蓄銳一晚後,次日驅車45公里來到了與羅馬帝國及維京人都有深厚淵源、建城歷史可追溯到公元71年,迄今仍保留中世紀所倖存下建築的約克(York)。就是因為有如此豐富的歷史資產,包含數千個逾2000年的古跡而帶動了約克的觀光業,使其成為英國僅次於倫敦觀光客最喜歡造訪的城市。

我們一行首先登上最早由羅馬人所建、丹麥人於867年佔領後再重建的約克城牆 (York City Wall)(羅馬人所造部分其實已所剩無幾)。這在英格蘭城市中保留最完整的城牆系統,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且在考古學上佔有了一定的地位。Luke帶領著大夥沿著該城牆的建築工事忽上忽下、忽看左忽看右地環繞了一圏,並以「語音導覽器」邊行進邊介紹,讓大家體驗這千年堡壘遺跡所散發出來特殊的古典風味。




特別是當漫步於約克古老的石頭街道上時,看到保存尚好的石階、依然堅實聳立在不同方位的城門、整片防禦的石牆、斑斑人馬痕跡的行道、…讓我們恍若置身於時光隧道之中。







從城牆上居高臨下看城內井然有序的街道、「風韻猶存」的建築,並眺望四方遠近的秋景,讓人神清氣爽而深感愉悅!





此行最大的「看點」,非約克大教堂 (York Minster ) 莫屬。這座從1230年開始建立,直到1472年才完成,是歐洲北部最大中世紀「哥德式 (Gothic )」的教堂──既是信徒瞻仰膜拜之地又是文化啟迪的聖殿(還附設一地窖博物館)──不只外觀上世界上最宏偉的教堂之一,內部的文物工藝品、彩色玻璃與石雕更是人類藝術文明之最。





帶著虔誠之意與欽慕學習之心入內參觀,立即感受到的就是教堂內莊嚴恢宏的氣氛。



我們首先在教堂正廳牧師會禮堂的長板凳上聆聽Luke 娓娓道來近千年來這座教堂的歷史…都鐸王朝第二任國王享利八世為了休妻另娶新王后而與當時的天主教教宗反目,他於是從1533年推行英格蘭宗教改革【所以在亨利八世的第二次婚姻前,英國是天主教國,婚後亨利就著手推動全國性教改成為基督教國】。遺憾的是在宗教改革時期約克大教堂的外牆所有的聖人雕像,被激進的新教徒伺意破坏,而造成許多雕像毀損【門兩側的雕像都沒有頭】…這也逐漸促使兩宗教分家而造成的差異【基督教堂中一般沒有塑像,只掛一個紅十字架、且因不舉行彌撒,故教堂前面只一個小小的講道台,所以基本上內部設施比較簡單樸實。相對下,天主教教堂尖頂上有十字架,教堂內設有聖母像、懺悔室、有專門點蠟燭的地方;前堂中央都有一為專門為舉行彌撒禮儀而用的祭台且儀式隆重。簡單地說,天主教堂內看起來豪華(雕龍畫棟、充滿藝術珍品)且建築外觀十分雄偉】


依此來推論1533年前的天主教約克教堂應比目前的要豪華貴氣許多。尤其新教徒為不認同天主教的「奢靡」,除損毀雕像外,也將一些教堂中原有的壁畫清洗掉,甚至敲碎了不少彩色玻璃。還好,約克大教堂算損失最小的了,她原有128扇窗戶上裝有中世紀彩色玻璃中的一大半仍能倖存下來。其中,在教堂北端是為最古老 (1250年代) 5扇高16米的“五姐妹窗”【下圖左/第一張照片】,西端(1339年)是譽為「約克郡的心臟」的「大西窗」【第二張照片】;


最東端則是(1408年完成)是全世界最大的中世紀彩繪玻璃(有網球場大小)的「大東窗」。

在教堂大樑上有一條金光閃閃的半身龍。Luke特別解釋說“在基督教聖經中認為龍是條古蛇,屬撒但的邪惡勢力,一般教堂是絕不會有此陳設,因此這龍特別引人注目;一說這是被上帝降服的的龍,有彰顯上帝權威的意思,通常古時教堂是會在教堂外裝屋簷流水口做動物的造型,也會用龍形,因為他們都是在為神服役;二說是為建堂期間的吊重物的設備,堂建好後沒有拆除…”

另還有一被藏在大教堂內的中殿和唱詩班間的著名「國王屏風」,上面矗立著從征服者威廉到亨利六世共15位英格蘭國王按年代順序,從左至右排列的雕像。【本照片取材於:百家號/書蟲遊世界】

為20餘人在廣場前照一張含大教堂全景的團體照可是件苦差事,我幾乎是趟平在地上才辦到的(特別是塔頂都能入鏡)【但我若入鏡就難兩全】



【位於教堂廣場上的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塑像】

之後,我們來到了位於市中心,一個仍保留若干中世紀 (Medieval) 歷史性風貌,的「石街(Stonegate)」商業區。

Luke先帶我們在可追溯到14世紀、兩旁皆是木筋牆房屋稱為「肉鋪街」或「屠夫街」【The Shambles】的這一條古老街道上「尋奇」。


所謂“Shambles”意為露天的屠宰場、肉市場,故街道以此命名即表明此處原為屠宰動物和出售肉類的地點。該街中間青石板乃為保留那時期地面的原貌【中間凹下两边高出,原是便於排放屠宰店內,宰殺牛羊鸡鴨的血水的淺水溝】。為見證路寬狹窄(行人走在左右路肩,伸出手臂就可握手打招呼)




現屠夫這行業在此街雖已消失,但商家仍然有將肉鉤掛在外面、或展示貨架上的肉(尤其是知名的York Ham),或以各種木偶、標誌、圖驣來凸顯其所販售不同商品的特色,包括小餐館和紀念品店…


接著,在Luke介紹完該區域知名景點及其歷史背景,並告知導覽路徑後,團員們就開始「各顯神通」地進行自由觀光甚至採購。其中,最值得一看的包含了建於13世紀的約克商務會館 (York Guildhall)、位於聖海倫廣場(St Helen’s Square)的約克市長官邸 (Mansion House)、約克城堡博物館 (York Castle Museum);

(本照片為約克商務會館:(By Kaly99 – Own work, CC BY-SA 3.0, 取材之網路連結)


(以上2張為約克市長官邸)


(以上2張為約克城堡博物館)
當然在遠近馳名的Betty’s Coffee Tea House享受香醇的咖啡點心更是不容錯過的。


最重要的是我們幾乎還可以在任何一隅都可以拍到不同角度的約克大教堂。



當然在這有深厚文花底蘊的城市隨興漫步就是一種樂趣,因為所見的任何一景一物都是「精品」、都能讓人賞心悅目。任何一棟建築都有其輝映的歷史;就算外來觀光客未必知其名,也從不損其千百年來傲然頂立的榮耀!





若時間充裕,搭遊船沿著奧斯河(River Ouse)觀賞約克城的兩岸風光是一項不錯的選擇(如以下照片);我們並未如此安排…是因為我們早已與下一站更美麗的湖光山色有約了。


午後大巴朝西北方向挺進160公里(約2.5小時)。行車間,窗外一幕接一幕的山湖相映美景在眼前跳動,沿途翠綠的山林、起伏的山坡、如茵的草皮,明媚的風光…令人心怡。


下午3時許一行人抵達了英格蘭最著名觀光勝地之一,也是最大自然湖的「湖區(Lake District)」【湖面長度10.6英里、最大湖寬1英里、最深220英尺;佔地面積5.687 平方英里】。在既無陽光伴隨、卻有微濕冷風輕拂下,我們以搭遊船(Lake Cruise)方式欣賞山光水色及湖岸美景的遊湖興致,非但未減反而更覺浪漫。




相對前述車行觀景看得是跳躍而色調勻稱的「螢幕」,悠遊於湖上則是慢慢地享受那盡入眼簾,由水面船隻、岸上色彩豐富的古堡、各具特色的典雅建築、野林、山丘所共同繪製一幅幅自然的「油畫」。





下船後,再以另一種閒情逸致的方式,在這幾乎是與「湖區」齊名(或是其「代言者」)、居民不及一萬的湖畔小鎮溫德密爾 (Windermere)走走逛逛、觀賞湖山勝水與典雅樸實的街景。也確實在此小鎮上觀察到當地人對塑造庭園風景與獨到建築風格的用心。


抓住在波納斯碼頭(Bowness Pier)僅一小時自由活動時間,親臨拜訪名著『彼得兔』創作者──女作家暨插畫家波特夫人(Helen Beatrix Potter)舉世聞名的「畢翠斯•波特的世界(The World of Beatrix Potter)」。她於1902年開始以淺顯易懂的文筆及風趣繪圖方式創造了《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童書系列而聞名全球,並把如此的響譽與光芒獻給她一生所鍾愛的湖區。無論年齡,就算年邁半百的人入內參觀與「兔兒們共樂」,都會彷彿回到童稚與天真無邪的年代。




中式晚餐後,入住湖區一典型英式古樸典雅酒店(★★★★ The Wild Boar Inn Windermere),僅只「ㄧ夜情」就讓人深切體驗到維多利亞盛世時期英國人對鄉間景觀,尤其對這湖區為何會如此地深愛。
翌日臨別前,忽然想到英國浪漫派也是湖畔詩人的威廉‧渥茲華斯 (William Wordsworth) 曾在他情有獨鍾的湖區寫下那首廣受歌詠的《水仙頌 (Daffodils)》-”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對英國文學及詩詞毫無慧根的我,似乎也勉強領悟到當時他那種“在自然美景中享受飄泊如白雲般的孤獨也是一種幸福”的心境…
〈待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