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旅行者世界版圖/美洲/南美/探索秘魯古文明(5):納斯卡大地畫、瓦卡奇納綠洲與鳥島
南美旅行者世界版圖美洲

探索秘魯古文明(5):納斯卡大地畫、瓦卡奇納綠洲與鳥島

 12/20/2021

    迎接我們第十天(2017.10.10)行程的是這快要近尾聲却又是另外一波高潮開始的那暨神秘又科幻,也是此行最被期待的「納斯卡線」

Nazca Line_Condor_Kate Chang2017.jpg

      大夥從利馬的酒店搭大巴士沿著秘魯遼闊的沙漠海岸泛美公路 (Pan-American Highway),一直順著這美洲最長公路【貫穿整個美洲大陸的公路系統,北起阿拉斯加,南至火地島,穿約北美、中美到南美15國、全長約48,000公里】【照片來源】南下,欣賞著周邊南秘魯的風貌,抵達曾於2007年發生過八級大地震、人口28餘萬人的伊卡(Ica)前往世上最大謎團之一的納斯卡小鎮。

800px-PanAmericanHwy.jpg

   納斯卡,又被稱為「納斯卡大地畫 (Nasca Lines)」是位於秘魯納斯卡鎮 (Nazca) 與帕爾帕市 (Palpa) 之間的一座高度乾燥,延伸85公里的納斯卡沙漠(高原)上的巨大地面圖形,於1939年由美國考古學家保羅·柯索 (Paul Kosok) 所發現。學者認為納斯卡線是納斯卡文明於公元前500年至公元500年間以簡單的綫條與複雜排列所創造八百多幅各種圖形的畫。因為這些圖型都太大了,所以直到 1939 年因為飛機經過其上空才被發現,並於1994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遺產。  (以下照片為在祕魯境內的泛美公路 取材於公開網站)

Pan-American Highway_Peru_Nazca.jpg

  我們一行在伊卡分三組搭乘Movil Air 12人座螺旋槳飛機,參加一趟揭開這神秘面紗的來回共1.5小時飛行之旅。

IMG_20171010_112250.jpg

其中,在納斯卡線上空那35分鐘的精彩探索,更是此生難忘。航空公司提供一張可清楚觀賞到約20幅地畫的飛行路線圖,讓旅客隨飛機在上空一定高度可按圖索驥。

1507715040250.jpg
IMG_20171026_201456.jpg

 

IMG_4059.jpg

在那當下,不只是考驗我們辨識圖型的慧根與速度,更是比誰的攝影技術與照相機功能強的時候(只記得我當時很忙碌地「左右開弓」,但事後才發現我根本沒照出幾張好相片,還好團友們在Line社群媒體上相互分享,才讓我沒有「遺珠之憾」)。以下照片,就是按飛行路線依序所發現到的這些謎一般的地畫圖型,包括:猴子、狗、大禿鷹(以下3張)

Nazca Line_Monkey_Kate Chang2017 (2)(1).jpg

Nazca Line_Dog_Kate Chang2017.jpg

 

Nazca Line_Condor_Barry Hsiung2017(1).jpg

    

蜘蛛、螺旋形幾何圖案、鷺鷥、蜂鳥(以下4張)

Nazca Line_Spider_Kate Chang2017.jpg
Nazca Line_Spiral_Kate Chang2017.jpg

 

Nazca Line_Heron Bird_Barry Hsiung2017(1).jpg
Nasca Line_Hmmingbird_Peru2017.jpg

鸚鵡、樹木、手、鯨魚(以下4張)

Nazca Line_Parrot_Kate Chang2017.jpg
Nazca Line_Tree_Kate Chang2017(1).jpg

Nazca Line_TreeHands_Barry Hsiung2017.jpg
Nazca Line_Whale_Kate Chang2017.jpg

而最引人遐想的是那狀似「太空人」的圖型,似乎又讓人把納斯卡線的繪製與「外星人」的關係產生了更神秘的連想。

Nazca Line_Astronat_Kate Chang2017.jpg

由於這個「集體創作」讓大家都覺得「戰果豐碩」。落地後同機的在飛機前留影,且每人領到一張「飛行證書」可謂不嫌多的「錦上添花」!

1508262643272.jpg
IMG_20171026_214859.jpg

確實,誠如旅行手冊所說的“假設納斯卡人未能從有利位置看見他們的作品,他們如何精準地作出這些畫?目的為何?沒人敢說哪一種是正確的,却留給後世無限的想像空間”【FB上精彩的回憶】。

    安排旅遊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滿足過了一個「期待」之後接下來會有另外一個「期待」在等著你。接著,我們就近前往距離5公里的一片沙漠,坐落於秘魯西南部伊卡區一個僅有96人居住名為瓦卡奇納 Huacachina的小村莊。這獨自隱藏在荒蕪沙漠深處中,號稱為南美洲最美的綠洲;環繞一池天然碧綠湖水的岸邊的棕櫚樹、桉樹及特具當地文化特色的各式建築,讓人感覺暨清涼、舒壓又十分療癒(據說湖水還有醫療功效),所以能成為秘魯的度假勝地;現秘魯的新索爾(Nuevo Sol)50元紙鈔的背面就是這座湖。【以下兩張照片分別取材於雄獅旅行社與祕魯相關網站】

IMG_6334.jpg

Nuevo 50 Sol_Peru.jpg

 

1507691293610.jpg

    既然來到沙漠地區就更要能享受兩種刺激的活動:搭沙丘越野車 (Dune Buggy Ride) 及滑沙(Sandboarding)。由於這整個綠洲的外圍是被高達數十公尺的沙丘所包圍,正好是搭沙丘越野車尋求刺激戶外運動愛好者的最佳造訪之地。我們於是隨著充滿「肅殺氣」的越野車手操控下在陡峭沙丘中忽上忽下、忽橫衝忽又直撞,體驗猶如坐雲霄飛車般的「爆衝感」,還持續聽到車友們在驚訝與極度興奮時所發出的吼/尖叫聲(在那當下,就算年逾半百者一但瘋狂起來似乎也不擔心自己一把老骨頭是否會被拆散掉)。

IMG_20171010_150524.jpg
IMG_20171010_150529.jpg
IMG_6332.jpg

IMG_20171010_141007.jpg

 

1507714763630.jpg

    滑沙對我個人而言,雖不算什麼新鮮事(曾在內蒙古「庫布齊」大沙漠嘗試過),但在不同的沙漠、挑戰性較大坡度與不同的朋友玩起來感覺就不一樣了。當地的嚮導帶我們以滑板在不同的坡度,並在其指導下進行易、中、難三次的滑沙。在細綿綿的白沙中,瞬間從約百米高度的山丘直衝而下,享受不只是那片刻的刺激,體驗的更是那自由滑翔的快感。【FB上精彩的回憶

1507714627684.jpg
1507714642839.jpg
1507714700452.jpg

 

group 1.jpg
group 2.jpg

    激情過後,才在Huacachina 的綠洲Las Dunas 度假村餐廳享受到一頓延到下午四點方能果腹的午餐;不管是吃什麼或豐不豐盛,那種甜美與滿足的感覺甚至比在正常情況下吃一頓高檔的大餐還更覺可口

desert.jpg

    餐後已接近日落時分,在度假村走走逛逛,欣賞這名符其實「沙漠甘泉」的清新脫俗與充滿生氣活力,看對比其外圍那片片白沙、寸草不生的悸動,以及風吹那默默沙丘的變化…“美到讓人誤以為是不存在的海市蜃樓”

IMG_20171010_150711.jpg
IMG_20171010_150821.jpg

    意猶未盡的傍晚時分,行車一小時前往位於秘魯太平洋海岸的一個港灣,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內有帕拉卡斯文化考古遺蹟的帕拉卡斯國家自然保護區(Paracas)。這終年幾乎不下雨、陽光燦爛且屬沙漠熱帶氣候(常溫常30 度左右)保護區是個愜意的旅游度假天堂,所以吸引了絡繹不絕遊客。

IMG_4180.jpg

    一踏入晚上所下榻的La Hacienda Bahia Paracas渡假村,就只想換上泳褲直接跳入其泳池,邊浮泳邊看海岸上的夕陽,並在酒店戶外Spa池藉其滾動熱水的按摩來消除連日高度運動量所造成的疲勞

IMG_20171011_060823.jpg
IMG_20171011_061011.jpg

   晚上7.30在酒店高檔的餐廳享受豐盛西式晚宴,當晚美食達人同時也是鑑酒專家的勘文同學特選購了該餐廳的頂級紅酒招待全團夥伴,酒過不知好幾巡,直到大家都「飄飄然」後…回房趟在舒適大床…享受了一夜好夢! 

IMG_20171011_060621.jpg

    翌日(2017.10.11)清晨,被微微的海浪推上沙灘聲、海鳥競逐翱翔聲、清新的空氣與柔柔的海風所自然地催醒。在酒店專屬的海灘上一群群「不認生」的紅鶴/火烈鳥(Flamingo)或陪我們一起散步或在我們四周「嬉耍戲水」

IMG_20171011_055101.jpg
IMG_20171011_055843.jpg
Paracas_Flamingo_Peru_Barry Hsiung2017.jpg

   早餐後,開始我們這趟祕魯行最後壓軸的「探險」──從帕拉卡斯海灣乘坐高速遊艇前往太平洋保護區內最引人入勝、距海岸 11 公里的鳥島(英Ballestas Islands;西Islas Ballestas),觀察一種陸海空「三棲」的生態系統。 

1507909425496.jpg
1508264670040.jpg

   當開始聞到逐漸撲鼻的異味,以及遠方天空滿是密密麻麻的小黑點隨船隻行進越變越大,接著聽到吱吱喳喳的聲音越來越清楚,就知道到了目的地了

Ballestas Islands_Peru-BHsiung2017 (2).jpg
Ballestas Islands_Peru-BHsiung2017 (3).jpg

遊艇載我們在由北、中、南三個小島,每個島各約面積為0.12平方公里所組成的鳥島及其四周的拱門和洞穴巡航約一個小半時,逐島觀賞島上棲息著許多海洋動物和鳥類。(以下鳥島地圖取材之網站

IMG_6324.jpg

 

Ballestas Islands_Peru_Barry Hsiung2017 (2).jpg
Ballestas Islands_Peru_Barry Hsiung2017(1).jpg
Ballestas Islands_Peru_BHsiung2017 (2).jpg

由於鵜鶘(或稱塘鵝/大嘴鳥【英文為Pelican】)體型壯碩 (長約1.7米、翼展可達3米、體重可達13公斤,是現存鳥類中個體最大者之一),是最被首先與容易看到的,尤其是牠那一副儼然就像是島上統治者的「嘴臉」。

Pelican_Ballestas Islands_Peru_BHsiung2017 (2).jpg
Pelican_Ballestas Islands_Peru_BHsiung2017 (3).jpg

另也是島上居民的海獅 (Sea Lion)、海豹 (Seal) 族群因我在加州101公路太平洋沿岸看太多了,對其興趣缺缺;只覺得牠們向來命好,成天不是懒洋洋曬太陽,就是嬉戲覓食,我個人認為“除對自然生態鮮有貢獻外,各地政府還得保護牠們的「生存權」”;所以我常說其是“不事生產、混吃等死”的一群,也許純是個人的「偏見」。至於,長得很像、習性也雷同的海獅、海豹、海象、海狗與海牛族群間的差異為何,我也是近來才勉強搞懂(就請看官們參考以下網站連結的註解吧)

Sea Lion_Ballestas Islands_Peru_BHsiung2017 (2).jpg
Sea Lion_Ballestas Islands_Peru_BHsiung2017.jpg

    撰寫本文選當年所照相片時,才發現我沒照到任何一張海豹,所以只能從我於2019年在加州101公路海岸所拍的以下兩張照片,方便自己與讀者的辯識【基本上,有小小外露的耳朵是「海獅」(如上兩張照片)】;無外露耳朵且後肢退化則是「海豹」,然看到「本尊」再對比美軍以兇猛反恐聞名的「海豹突擊隊(SEAL Team)」,似乎難以將兩者連想在一起】

Seal_San Simeon_California_BHsiung2019 (2).jpg
Seal_San Simeon_California_BHsiung2019.jpg

相形之下,在遊船四周探頭探腦、也來湊熱鬧的洪堡企鵝 (Humboldt Penguin),就十分逗趣可愛(天生長像好,又看起來「積極進取」地與人親近)。【第一張乃翻照於酒店畫冊】

Humboldt Penguin (2).jpg
Humboldt Penguin_Ballestas Islands_Peru_BHsiung2017.jpg

    其實,棲息在這堪稱為「海鳥天堂島」的那成千上萬隻難以計數海鳥才是真正的「主角」。其中,最有特色的黑白兩色稱為鸕鶿(Guanay Cormorant)是首要海鳥糞生產者;

Guanay Cormorant_Ballestas Islands_Peru_BHsiung2017 (2).jpg
Guanay Cormorant_Ballestas Islands_Peru_BHsiung2017 (3).jpg

而那排名第二的秘魯鰹鳥(Peruvian Booby)的「生產量」也不遑多讓。

(這兩種海鳥很容易區別:鸕鶿是「黑頭」,鰹鳥則是「白頭」)

Peruvian Booby_Ballestas Islands_Peru_BHsiung2017 (2).jpg
Peruvian Booby_Ballestas Islands_Peru_BHsiung2017 (3).jpg

    別小看這些含有極高氮,磷及鉀含量的海鳥糞,它可是植物生長所需營養素的優質肥料;也曾用於生產火藥所需氮、磷元素的重要來源,更是 19 世紀秘魯振興其經濟的主要自然資源。島上的這些鳥糞已堆積了上千年,有些地方甚至累積深達 50 公尺,並早在前印加時期就是農作物最佳肥料。為爭奪這些鳥糞還曾在1879年–1883年間與玻利維亞與智利發生了硝石戰爭(Guerra del Salitre)。

Ballestas Islands_Peru_BHsiung2017.jpg

    返航途中,又讓人驚奇的看到已有 5000 年歷史帕拉卡斯文明的展現──在一個小島的坡面上有一幅長達約百米巨大的「三叉大燭台」圖案。有考古學家認為這是過去為船隻導航用的,也有人認為是外星人在山壁上刻畫的(可能與納斯卡線同源),也有說這是帕拉卡斯人表達對仙人掌的崇拜…至於,這個圖案是什麼年代刻畫的,其作用是什麼, 或許只有世世代代居住在這兒的鳥群們才知道?【FB上精彩的回憶

Paracas Candelabra_Peru_Barry Hsiung2017 (2).jpg
Paracas Candelabra_Peru_Barry Hsiung2017.jpg

      這一精彩的行程結束後,回到渡假村拿行李,趁還有些許時間小米導遊「臨別秋波」除展現其精湛舞藝外還帶著團友們一起「勁歌熱舞」;另還參觀該酒店私有博物館內的印加文物收藏品(且也「不吝」留下我們對這渡假村的讚賞)。

IMG_4640.jpg
IMG_4643.jpg
IMG_4650.jpg
IMG_20171011_120717.jpg
IMG_20171011_120802.jpg

        傍晚回到利馬後,特別安排在世界前 50 最佳餐廳之一、也算是現代秘魯料理的旗艦店,由秘魯名廚 Gaston Acurio 及夫人 Astrid Gutsche 所開的 Astrid & Gaston,享用一頓結合秘魯當地傳統、地中海以及東方的料理元素的高檔晚餐。

IMG_6451.jpg
IMG_6449(1).jpg

       這家餐廳內裝設計既鄉土又時尚,連洗手間都與眾不同! 在充分體驗到現代秘魯菜獨特的風格與潛力後,回到入住的Sheraton Hotel,再以酒店提供的皮斯科酸酒(Pisco Sour)與團友們一起「續攤」──彼此告別前的另一種「激盪」──好像有那麼一點點“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那種感覺

450px-Pisco_sour_20100613b.jpg

     行程最後一天 (2017.10.12)很單純,就是開始「返鄉之路」──從利馬搭機到洛杉磯轉機,雖沒有太多激情却似乎有不少的「依戀」。與團員們互道珍重再見後,我們只要不消2-3小時就可躺在家中溫暖的床上,而其他團友們還得「長夜漫漫」飛回台北,尤感此趟能結伴祕魯行之不易、共渡美好時光的難得、一起探險的殊榮,以及能相互結緣的機遇…當然,我們也相約台北見,並盼未來能再續共遊的前緣

Tour Map.jpg

         總結這趟千里迢迢的祕魯行(以上行程圖取材於雄獅旅行社),內容之豐富行程之精彩,可以說個人有史以來參團之最(當然所耗的白花花的銀子亦是如此)。這不只是印加文明及祕魯歷史文化之旅、是南美洲自然生態探險之旅、是挑戰高原環境方能觀賞其浩瀚景致之旅,是享受原始與文明的美食之旅,更是充滿的玄奇、科幻與想像空間之旅總之,千山萬水走這麼一回,非常值得!

                                                                                                                                      〈全  完〉

後記

秘魯之行四年後方動筆以約共25千字、6百餘張照片來記錄這趟珍貴的旅遊史實。雖斷斷續續花了半年多的時間才終於分五篇來完成,總算是不負自己的期望,也能如願地將這趟旅遊與難得共遊的所有團友們分享。特別感謝我兩位高中同學以及所有提供協助的團友們(尤其大部分的團友們迄今仍然透過Line社群保持互動,並對我每一篇遊記提供建議與鼓勵),當然領隊、導遊及旅行社也要一併再此致謝另勘文兄在旅遊後在台北點水樓宴請所有團友再度相聚,並十分用心的購書〈祕魯、玻利維亞手繪旅行〉分贈團友更令人難忘。本文的結束是代表的我仍有上百篇要寫卻尚未完成的遊記要開始逐一動筆,期待所有讀者群能給予持續的支持!

IMG_6438.jp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