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5
聽到亞馬遜河 (Amazon River) 這全長6437公里、世界上第二長的河流【介於最長的尼羅河(6,650公里)與第三長的長江(6,300公里)】就令人肅然起敬。對秘魯特別有意義的是該河發源於其境內安地斯山脈中的密斯米雪山,除秘魯外還流經哥倫比亞和巴西,而在巴西位於赤道附近的阿馬帕州和帕拉州交界處注入大西洋。【以下標題照片是由團友碧誠兄所提供的「亞馬遜河的晚霞」】

而佔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森林面積20%,稱為“世界之肺” 乃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亞馬熱帶遜雨林(Amazon rainforest)則更是目前世界各地對「全球暖化 (Global Warming)」問題所關注的焦點。尤其是這橫越了8個國家:巴西(佔森林60%面積)、哥倫比亞、秘魯、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圭亞那、蘇利南及法屬圭亞那廣大森林,在不斷地被砍伐遭破壞後現佔地僅存約500萬平方公里。【亞馬遜森林如照片一】【亞馬遜河如照片二】。


今天(2017.10.3)這趟行程不只是慕亞馬遜之名,更是為了要到世界仍保持少數原始文明的地方「探險」而去的。一大早前往位於秘魯東北區、亞馬遜河岸邊、秘魯亞馬遜叢林地區最大城市人口約40萬的伊基多斯 (Iquitos) 。由於該城無公路或鐵路與外界連接,對外交通完全依靠航空和亞馬遜河航運,所以我們是搭其國內航班飛抵位於亞馬遜上游的馬爾多納多港(Puerto Maldonado)。下機後,旅行社安排所有團友們把大行李留置在一儲存間,每人僅帶輕便行李,接著驅車40分鐘到碼頭,再搭木船深入亞馬遜熱帶雨林內。

在航行過程中,享用了當地食材準備類似如粽子般味道還不錯的簡餐,並同時開始體驗亞馬遜河如此原始的氣息──聽到的是蟲鳴鳥叫的天籟之音,感觀到這世界第一大雨林的魅力,連所呼吸到的都是雨林中所特有又難以形容的不一樣。途中看到一種盛產在南美洲、半水棲的「食草動物」且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齧齒類動物」的水豚(Capybara);甚至還看到狀似兇猛的凱門鱷魚(Black Caimans)在河岸及河裡上下出沒。


約45 分鐘後抵達要連住兩晚、位於一個 200 公頃的私人保護區內的Posada Amazonas叢林旅館。而該下榻的旅館就臨近設於2000年9月占地面積274,690公頃,估計有 1300 種鳥類、32 種鸚鵡 (佔全球的 10%)、200 種哺乳類動物、1200 種蝴蝶及 1 萬種植物的坦博帕塔國家保護區 (Tambopata National Reserve)。



入住並稍作休息後,大夥各帶必用物品的背包就跟著當地嚮導進入叢林布道,步行十餘分鐘後,就可開始尋覓觀賞野生動物。嚮導憑其豐富的經驗與敏銳觀察力,不斷「掃描」路徑上、樹林中、草叢中內,只要發現到任何動靜,就會立即指出方位,然後就是一陣驚呼,大小相機、長短鏡頭、及各種品牌手機紛紛出籠,拍照聲、讚嘆音此起彼落…南美洲聞名的大嘴鳥(Toco Toucan)與金剛鸚鵡 (Macaw)、知更鳥 (American Robin),以及「猴如其名」能夠發出巨大吼聲,聲聞數里且身強體壯的吼猴(Howler Monkey)…均紛紛成為我們的「獵物」。【本組合照片採用右下角那張照片之作者如:網路連結】


為了能看到這整遍叢林的媚力,該家旅館特別蓋了一座高37公尺稱為“Canopy Tower”的「觀景台」。大夥分批輪流登上高塔後既可居高臨下鳥瞰四周原始森林,又可遠眺方圓1.5公里的遼闊的雨林與坦博帕塔河 (Tambopata River)的野味。而最致命的吸引力則是那瞬息萬變的落日餘暉及遠方那「秋水共長天」的晚霞。







一頓叢林旅館豐富的自助晚餐後,當地嚮導繼續帶領我們進行一場生態「尋寶之」夜,以了解這不可思議的原始大自然天堂。而夜間的叢林中活動與白天就不同了,除了要有探險的精神外,還要一點膽識(加上準備個人所需的手電筒)。當然更需「眼明手快」的能耐,否則尋不到任何「寶物」。【在此不得不佩服團友碧誠兄的攝影功力了──夜間居然能把尋到的寶照得如此的細膩,讓我也必須花不少時間去調整及組合以下這張照片】【當天在FB上的心得:如以下連結】

晚上就寢可就精彩了,生平第一次睡在一間外型打造成「少一面牆」的茅草屋;臥房就是一個直接面對原始雨林的開放式觀景台。屋內及浴室所有設施一樣不少,床上卻多掛了一幅不知自己有多少年未曾使用過的蚊帳。在一整天繁忙愉快的行程後,一「入帳」後就很快夢周公了。翌日清晨4時因任務需要必須要起個大早,但不需Morning Call就可被那上天創造的亞馬遜清新空氣、森林散發出的芬多精與四周的「天籟之音」所集體「召喚」下就自然醒了。


早餐後我們在晨曦下開始第二天的「出征」。先搭快艇航行約 30 分鐘,續在體驗過 45 分鐘的雨林健行後(沿途都有野生動物向我們打招呼,就差沒列隊歡迎了),抵達距波利維亞(Bolivia)邊界僅30英里的翠斯奇巴達絲湖 (Tres Chimbadas Lake)





我們接著搭一條類似舢舨的「雙體船(Catamaran)」靠人力划槳【減少污染與排碳】慢慢航行到一長約一英里、水深12英呎的U型河道(Oxbow)上開始「狩獵」。在這寧靜、湖面如鏡,被森林完全包圍的環境,領隊阿勵為我們拍了張在亞馬遜河上全體入鏡的照片;小米導遊則運用其準備充分的圖片介紹這個與世隔絕的原始世界與野生動物,讓我們體會亞馬遜熱帶雨林被稱為「世界自然生態之都」的原因。





除了為首次來到這一片原始森林與河流拍攝難得一見的奇景外,垂釣廣泛分布在亞馬遜河流域的「食人魚【Piranha】(或稱「水虎魚」)也是另一重點。這種有鋒利的牙齒以及有瘋狂的「肉食慾」的魚絕非「浪得虛名」,當地嚮導用簡易釣桿很輕易地釣上一條約一個拳頭大小【一般長約在14到26公分左右】食人魚後立即顯示其「伶牙利齒」,把一片樹葉如「打孔機」般連續咬掉好幾口。接著,大夥就興高采烈地輪流地釣食人魚【當然釣到後讓大家歡呼一下後要立即放生,這樣才不會破壞生態】。



接著,我們開始尋找南美洲所特有、可長達1.5至1.8公尺,亦是「狩獵」項目之一的巨型河獺 (Giant River Otter)。有別於一般水獺的單打獨鬥,該巨型河獺則是群居性的,可世世代代共同築居棲息地,並一起保衛其家園(對外來不速之客會充滿戒心)。所以在這過程中,為了不驚擾牠們及其他野生動物我們必須保持肅靜。
與牠們打過照面並滿足大家的「鏡頭」後,嚮導續帶我們搭著舢舨慢慢地、靜悄悄地繼續蒐尋其他珍奇異獸,我們「獵」到了除之前看到的凱門鱷 (Black Caimans)、吼猴(Howler Monkey)外,還有類似孔雀的麝雉(Hoatzins)、像長嘴鴨的栗虎鷺 (Rufescent tiger heron)、北半球亦長見的蜂鳥 (Hummingbird) 及各種水鳥…【依序如以下照片】而長腳水雉(Wattled Jacana)、角叫鴨 (Horned Screamer) 則因取景不佳未能攝入【最後一張是將知道或不知道是何種野生動物的大雜匯】。無論如何,絕大多數物種「都是生平首次所見」真的是成果豐碩。
順原路健行及搭船回去,在距離旅館 20 分鐘路程的隱密「觀鳥區」駐足,在約 20 公尺遠的地方等待觀賞前來吃山坡上泥土的巨大金剛鸚鵡 (Macaw) 及長尾小鸚鵡。【然正在加速進行的森林砍伐及鳥類貿易引起的非法捕捉活動正危害金剛鸚鵡的數目,使大部分的野生金剛鸚鵡正瀕臨絕種,其中5個品種已經消失了】
中午回到旅館用過午餐稍作休息後,安排了一趟「植物園之旅」,“參觀 Centro Ñape 當地不同品種的植物及樹木,了解它們對於當地原住民有哪些用途,包含其中哪些植物有醫療、美容養顏甚至於花妝的效果。
在叢林中我們還發現很難得一見,可作為珍貴傳統中藥材,俗稱老牛肝的「樹舌靈芝」(Ganoderma applanatum)。
行程安排雖不至「馬不停蹄」,但幾乎也一刻不得閒。晚餐後,進行了一趟特殊的夜遊,在無光害下感受到滿天星斗的浩瀚,且進一步認識雨林生態以及夜間動物的習性 (尤其是那獨特外型與叫聲的青蛙)。凡此種種,感受的不止是這第一大雨林的魅力,更覺得在宇宙天地下人類的渺小。
當晚正逢我們的「八月十五」,雖然南半秋是春季,但亞馬遜的「嫦娥」一樣地明媚動人、無污染與少光害的月色可能是我看過最美的,是迄今最讓人難忘的南美洲中秋夜。【當天在FB上的心得:如以下連結】
體驗過這熱帶雨林的原始生態環境、讓人驚艷的大自然世界、特殊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及傳統的亞馬遜原住民文化特色後,覺得這真是一趟既健康生動又能增長在它地方難以見聞到的旅遊。對大多數生長在「都市叢林」而來到這真正「野生叢林」的人而言,說這是一種「探險 (Adventure)」一點都不為過!
個人過去在世界各地曾住過特殊及高檔的飯店不知凡幾,但能記得卻聊聊可數,而這家叢林旅館是幾星級並不重要了(雖然價格是五星級),因為住過的人肯定都會「沒齒難忘」!因此第三天早上臨別前,我們在留言簿上以中英西三種文字给予該旅館與接待人員高度的讚美。
在圓滿完成這趟在亞馬遜偉大的「出征」任務,且每個人都滿載著「戰利品」準備「凱旋」轉戰下一個具挑戰性地方的一刻,全團還在旅館「大堂」留下一張歷史性的勝利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