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9.4
清晨大家多早起,並非只是為今天精彩的行程做準備【本刊頭首張照片為「拉斯哥大學主樓」】,更是為了要好好地觀賞難得一住的古堡酒店,特別是晨曦下古堡四週的美景、秋色彩楓的小樹林、葉片上清瑩的露水、天際成群遨翔的飛鳥…使人心情愉悅、精神舒暢,加上一頓豐盛英式早餐,讓我們又開始 (2018.10.10) 這美好的一天。





驅車西北方向走15公里即抵達地處軍事戰略要地且易守難攻的史特林 (Stirling) ,也是13、14世紀兩大戰役的發生地;其一就是威廉華萊士當年在蘇格蘭獨立戰爭中一戰揚名的史特林橋之役 (Battle of Stirling Bridge)。【在該戰役中,華萊士與莫瑞集結的七千蘇格蘭民軍且絕大多數以步兵為主,居然能以寡擊眾那擁有大量騎兵的英格蘭兩萬聯軍,打破了傳統上認為騎兵戰力一定優於步兵的迷思】。沿途在車上Luke講了一些有關這方面的故事;並特別提到了許多人看過的那部1995年由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所主演《英雄本色(Brave Heart)》【如預告片】…車行過程中再度重溫該片時,仍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最後華萊士被出賣、殺害及壯烈犧牲…【以下為華萊士本尊(網站來源)及電影Poster(原始網站)】


我們先造訪了史特林橋 (Stirling Bridge) ;若不知道她的歷史,您也許會覺得只是一座平實無華、默默躺在那兒數百年的老橋。知道她的故事後,可能油然而生的是一種敬畏與感佩。當然不必說得那麼嚴肅,就算對她一無所知,當無論從橋上遠觀遼闊山丘、孤傲聳立的紀念塔、泛黃的樹林,還是在橋下靜賞經過的涓涓細水,都會被這種無法形容的「哀怨之美」所感動。


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有其過去沉重的歷史,對外國觀光客而言,除了僅能粗淺地瞭解與表達必要的尊敬外,可能從與遺跡合影的照片中留下旅途美好的回憶才是最重要的。



不消一刻,我們來到剛才遠眺的那座1830年始建於Abbey Craig山丘上、象徵蘇格蘭國族精神的華萊士紀念塔 (The Wallace Monument) 。我們以健行的方式約莫20分鐘從山腳登上丘峰,瞻仰到那一座高67、塔頂像一頂皇冠之哥德維多利亞式建築(Victorian Gothic)的巍巍高塔。雖未入內登塔頂(塔內上下有246台階)及參觀其展覽室,但站在該山丘觀景台 (Ochils Viewpoint) 鳥瞰塔邊周圍甚至整個史特林城的雄偉氣勢(且彷彿體驗了當時“華萊士正俯瞰着史特林橋戰場方向”的那種感覺)即感「余願足矣」!







輕鬆愉快緩步下山,沿路都還紀念標示牌及小雕像,並可看到不同秋色山景,也會讓人有另一種好心情。沒隨我們一起「登頂」的,在小飾物館內也可以找到不少的樂趣。




接著,我們造訪英國五大城堡之一、歷經八次圍城(尤其是發生在13世紀未到14世紀初的蘇格蘭獨立戰爭)而倖存的史特林城堡 (Stirling Castle) 。領導那場獨立戰爭與英格蘭作戰的布魯斯國王(羅伯特一世)當然與華萊士一樣是千古留名,他的雕像(Statue of Robert the Bruce)也屹立在城堡廣場受人景仰。







雖無足夠時間入堡內參觀,但城堡周邊有太多的景觀可讓人「補捉」而綽綽有餘。特別是,站在另外一個「置高點」,用另一種「全方位」的角度觀賞逺近美景,則又與天地間之凜然正氣產生不同的「感應」…,尤其是,在這秋高氣爽的時節(當天還正好是雙十國慶…我們心中也沒忘了緬懷自己的先烈)。



前往下一景點途中,我們在一人口不到萬人的亞力山卓( Alexandria, West Dunbartonshire)小鎮稍歇;並在一家叫“Lomond Galleries”的購物中心自由參觀、小憩或購物。由於該處在1906年代曾稱為“Argyll Motor Works”是製造魚雷及汽車的工廠時就頗具盛名;後幾經易手於1997年改建為多功能休閒中心。


進入人煙較稀少却是歐洲風景最優美的地區之一的蘇格蘭高地 (Scottish Highlands)【是指蘇格蘭高地邊界斷層以西和以北的山地的稱呼之;與之相對的是蘇格蘭低地】。到了2002年成立的第一家蘇格蘭在公園──朝塞斯山國家公園(The Trossachs National Park),主要是為慕那寧靜幽雅的巴洛赫 (Ballech) 小鎮及其羅夢湖 (Loch Lomond) 之名而來。大夥自行在湖畔野餐或選擇在眾多不同口味的餐廳午餐後,便各自沿畔漫步,觀賞這英國境內最大【7123公頃】、名氣僅次於尼斯湖(Loch Ness)【也位於蘇格蘭高地,因傳說中的尼斯湖水怪而聞名】的湖泊。




雖未安排與那“羅夢少女(Maid of the Loch)”一起遊湖,但看到她幽雅的倩影也十分吸睛。雙眸所及的蔚藍天空、清澈湖面、遠方山頭、水中倒影、悠閒水鳥。此時此刻,還有什麼比在這既無煩囂又無污染的「此地」吸收到青山聖水的靈氣而更覺幸福。


車程中,Luke 放了一首,由Peter Hollens及其阿卡貝拉【(A Cappella):“無樂器伴奏的純人聲音樂”】樂團所唱以歌頌羅夢湖的“Loch Lomond”【如本視頻】…真是歌聲與湖景同美,「歌景合一」會讓人「永誌不忘」。

大巴續北行15公里抵達另一純樸典雅受自然生態保護的露絲 (Luss)小鎮。Luke帶我們走在幾條景緻不同的鄉間小路,除欣賞到雷同卻看不膩的山光湖色外,還穿過了楓葉小林、林中忽隱忽現的小教堂;停靠小碼頭的小艇、依山傍水的氣質小家屋;





小徑所經當地居民各有特色無需刻意妝扮的石牆屋及充滿花香及枝葉色彩豐富的庭院…這真是一趟既知性又感性的午後漫步。【Carol 當天在FB上的簡單po 文】





接著往東南方向行駛約50公里抵達了人口167萬餘的蘇格蘭第一大城及商業文化中心【也是英國第三大城市】──從17世紀就成為貿易樞紐的格拉斯哥(Glasgow)。首站走訪的也是列入此趟「世界名校巡禮」之一、英國前10名頂尖世界名校的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為全球65名、與牛津、劍橋和聖安德魯斯(University of St Andrews)同列為英國最古老的四所大學,她同時也是全球最古老的十所大學之一】。該校是在1451年教廷應蘇格蘭國王詹姆士二世建議而創立的。最早是由格拉斯哥大教堂來興學,大學就設在教堂內(後搬遷至毗鄰教堂附近的校舍),而校長一職則由大主教擔任前後長達約200年。與大多數知名大學一樣,她有許多校區;我們所參訪的是1870年遷到位於Hillhead現址的主校區…雄偉氣派的建築卻又有那麼一點點「含羞帶怯」,高雅韻味中又不失有一種「目空一切」的霸氣…





大夥光在格拉斯哥大學的主樓擺出各種pose拍照就充滿了樂趣,遑論欣賞正值楓紅四溢的校園美景那種興奮。








在主樓二層中央哥德式迴廊也一直是熱門景點(當然,我們行動上相當節制,避免造成任何干擾)。看到了校內建築牆上若干紀念碑文、象徵英國王室的 “獅子和獨角獸”雕塑 (The Lion and The Unicorn)【前者代表英格蘭、後者則代表蘇格蘭】就可知道格拉斯哥大學的歷史地位。就連與該校知名校友「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合個影或照張他的雕像也似乎成為「必修課」。





偷偷瞄了一下在一間偌大教室上課的學生,發現好像負笈該校的亞洲學生(可能多數來自中國大陸)比例還不小。

只剩下短短片刻時間,只能快速瀏覽在校園內蘇格蘭歷史最久的亨特博物館(Hunterian Museum and Art Gallery)【包括了博物館、美術館、The Mackintosh House、動物學博物館和解剖學博物館】,匆匆地靠手機留下了記錄,又得匆匆地進入到下一個「節目」。



我們接著來到了格拉斯哥市中心,首先就是尋找那最顯眼的目標──前已提及建於1136年格拉斯哥大學興學者的格拉斯哥大教堂(Glasgow Cathedral)及其周邊各知名建築。




今天的壓軸則是在1781年以國王喬治三世命名的喬治廣場 (George Square)。該廣場不止是格拉斯哥的政治與經濟中心,【如其地標式的建築就是1888年建成的市政廳/商會(City Hall/City Chambers)】,也是市民的交誼及休閒之地,當然在此地無論是各種音樂、藝術、文化的活動,或是各種集會抗爭肯定也從來沒少過。




該廣場更宛如是一個露天雕塑博物館,除了18世紀詩人、浪漫主義運動的先驅、且是蘇格蘭人文化偶像的羅伯特·伯恩斯(Robert Burns)、蒸汽機發明家且是工業革命時的重要人物的詹姆斯·瓦特 (James Watt),還有我們在愛丁堡已有「一面之緣」的歷史小說家及詩人與作家華特·史考特(Sir Walter Scott) 【在這兩城都各建了一個「史考特紀念碑(Scott Monument)」,有別於愛城是為史考特建了一座高塔,格城則是把他「供」在「一柱擎天」的紀念碑頂上(如以下組合照片)】…。

來之前才在串流媒體“Amazon Prim”看了兩季的“Victoria”(也算是行前「做功課」的一部分) ,所以就對那開創大英帝國盛世的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及與她鶼鰈情深的艾伯特親王 (Albert, Prince Consort) 雕像特別有感覺。


此外,在廣場中心的位置還建了一以紀念一次世界大戰蘇格蘭的陣亡將士的紀念碑(City’s Cenotaph);


廣場旁有一棟是建於1878年的知名建築,從原來的郵局(Former Post Office),在2007年「變身」為現代化的辦公大樓。

我們在格拉斯哥半天時只能算是「青蜓點水」,對專業旅行者而言,若沒安排個3~5天時間是很難看到她的「深度」。因此,此趟我們當然有許多「遺珠之憾」──包括皇家交易廣場 (Royal Exchange Square)【如以下照片:來源如網址】、燈塔建築設計博物館(Lighthouse)、克里迪拱橋 (Clyde Arc)、凱爾文格拉弗博物館 (Kelvingrove Museum)、格拉斯哥綠地公園 (Glasgow Green) …等知名景點。

事實上,格拉斯哥有許多輝煌的「曾經」(17世紀從小漁村「麻雀變鳳凰」成大商港、工業革命時期躍身為「鋼鐵重鎮」、19世紀末是世界船隻與火車的「製造中心」、「大英帝國第二城」美譽…)。但隨著二次世界大戰及經濟大蕭條所受的衝擊致其風華逐漸消逝。還好在她「風姿綽約」的年代所留下豐富「家產」(俊偉的建築、精緻的文學底蘊…)使其慢慢蛻變為以「軟實力」為主的「藝文中心」【2011年被評選為英國第3/世界第57適宜居住的城市、1990年被選為歐洲文化之都、1999年當選「建築與設計之城」、2003年選為「歐洲體育之都」…】當然,格拉斯哥現還是歐洲十大金融中心之一,也是許多蘇格蘭企業總部所在地。無論如何,也許一位「家道中落」的貴族在脫掉過去那「虛榮」與「世儈」的外衣反而更顯示其深厚的內涵與優雅的身段!【以下是精選在格城所照的相片組合,就不注明地點了】


離開了格城,一行前往距其西南方45公里的一座較新開發的城市──人口4萬餘的歐文 (Irvine) 。入住酒店(★★★★Riverside Lodge in Irvine)後,即在其附設的餐廳 (Brasserie Restaurant) 內盡情享受一頓傳統的蘇格蘭晚餐(前菜、主菜、甜點+飲料)。席間,團友們相互分享彼此的旅途趣聞與心得,這似乎也是消除連日疲憊最好的方式。



〈待 續〉